抚今忆往昔,踏访临江楼 275
275 次浏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192910月,在闽西地方指导革命工作的毛泽东身患疟疾,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围追堵截,四名地方赤卫队员用担架将他从永定合溪抬到上杭城,就居住在上杭的临江楼。

红四军中的许多将领,得知毛泽东居住在临江楼的消息,纷纷前来看望生死与共的故友重逢,影响中国命运的大手又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临江楼前的大榕树,见证了春去秋来、世事变迁,这一次它见证着影响中国命运的历史瞬间。

重阳佳节之际,毛泽东望江远眺《采桑子·重阳》临江楼喷涌而出一展处逆境心乐观的革命者胸襟自此临江楼名扬天下。

1 缅怀毛泽东


2 走进临江楼


3 实践队于临江楼前合影

79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赴龙岩市赓续四千精神,力推调查研究”实践队的第一站来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旧居之一位于龙岩市上杭县的临江楼。 “天下水皆东,唯汀独南。”上杭临江楼矗立在客家母亲河汀江河畔原是杭籍商人开设的“广福隆”货栈,经营油、盐、米、豆等生意,后因设为酒楼,又地处汀江岸边,故改名为“临江楼”。

4 毛主席房内旧设

缓缓踏上有些老旧的木质台阶,实践队的成员来到临江楼二楼的厅堂,微光洒进二楼,当年毛泽东同志用来开会的桌子和四张椅子静卧在中央,给人一种悠长而静远的历史感;越过厅堂来到一侧的房间屋内设施及其简洁,一张床,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一盏油灯和一支毛笔这便是毛泽东同志当年的卧室显然,革命的旅程倍尝艰苦,但正是在这样捉襟见肘的条件下,伟人吹响了前进的号角,拉开了革命斗争的帷幕


5 上杭瓦子街

实践队第二站来到上杭瓦子街,当地有句古话:“未有上杭城,先有郭坊村”。郭坊村在新街以南,与旧县衙遥遥相对。百姓筑房,需要砖瓦,就近挖窑取土烧制,但“断砖可用,碎瓦弃之”。随着出窑的砖瓦增多,碎瓦也越积越多,此后,人们踩在这片废瓦墟上,时间久了便成瓦子坪。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客家人,就在瓦子坪定居,盖起了民房,形成了“瓦子街”。目前瓦子街成为了上杭最繁华的街区,实践队成员们漫步在瓦子街,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民俗文化。


6 王阳明撰写的《时雨记》纪念碑

瓦子街素有“一条瓦子街,半部上杭史”,保存着少量明清和民国时期的老建筑,以及近代三十年前的建筑。区内不仅有流芳牌坊、中共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旧址太忠庙、著名的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撰写的《时雨记》纪念碑,还有福建省保存最完好、迄今近800年历史的文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丘氏总祠、紫阳书院、丁状元旧居等文物古迹。

7 官庄簸箕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除了不断被探索的人文历史上杭的非遗美食也很值得被探索如著名的客家小吃官庄簸箕饭,发源于龙岩上杭县官庄畲族乡,历经客家人代代相传,延留至今,蕴含着客家民众的劳动智慧与生活习俗。除此之外,古田五龙米酒、上杭艾叶饭、糖糕饭、畲乡乌米饭等别具一格的膳食,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的独特的饮食文化令人回味无穷

8 实践队游瓦子街

瓦子街素有“一条瓦子街,半部上杭史”之称,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实践队成员们了解到瓦子街是将城市历史与文化遗产融合的历史文化街区,为世界客家乡亲提供了一个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崭新平台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全新的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交互传承的平台。

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队员二十大提出的新发展阶段做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发挥专业特长,将乡村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为乡村建设注入青春力量,牢记历史开创未来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为祖国美好未来尽一份力。

注: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地址:福州鼓楼区杨桥西路50号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邮编:350002